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在线答疑   中邮网APP下载  
    资讯 > 大邮商连载
  • 大邮商-18.逃之夭夭(下)
  • 李家兄弟原本还不至于落到逃跑的地步的,因为1997年初的时候,行情正处于上升通道,他们买进的又大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种,比如整盒小型张、整条田村卡、整盒流通纪念币、整版的热门版票等,上涨所带来的利润用于支付高额利息居然还有富余,兄弟俩立马跻身市场上大邮商的行列,整天也能跟着金老五、郝温学、洪哥他们混在一起,比如在权金城里泡妞、斗地主、打麻将等。这帮人玩得比较大,也抱得紧,没有钱的邮商根本进不去,一场下来经常是三五万的输赢。每天上午就去市场上溜达一圈,看看行情,也让大家看看我们兄弟还健在,也没跑,就行了。他们玩的是中线投资...
  • 2012.8.14
  • 大邮商-17.逃之夭夭(上)
  • 一听说有女人的戏份,大家的眼睛忽然都亮了起来,议论得更加热烈,这帮人的周围,气温立马上升了五度。其实,从历史上看,邮票与女人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邮票跟男人有关系,男人跟女人有关系,女人跟邮票也就搭上了关系。男人们对邮票经常说一个字,那就是玩,对女人好像也经常说这个字。"嘿嘿!你们看那是谁呀?""好像是李家兄弟俩吧?""听说他俩在市场上有一号呢?""是呀!敢借敢还也是好汉呀!""听说怎么的?月息就是2分。""那可不是,月初给他俩十个,月末就敢还你十二个!""要不怎么说他俩就是月坛邮市里的财神爷呢!""他俩喜欢炒什么呀?"
  • 2012.7.20
  • 大邮商-16.群雄逐鹿
  • 亚洲邮展之后,邮市行情的发展进入快行线,不仅邮票涨,而且流通纪念币和电话磁卡也涨,其间还出现了一种多年难得一见的宝贵的炒作题材"红军邮"。"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各个板块轮番上涨,邮市里也是热闹非凡。1996年7月前后,以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为首,开始把目光瞄准流通纪念币。部分炒家从低档币入手,将10元的"宋庆龄"币和"宪法"币炒到20元以上,进而带动其它低档币全面攀升。在低档币的推动下,中档币也水涨船高,"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品种的成交价在短短一个星期里就翻了一个跟头。作为特种纪念币的龙头,"熊猫"和"金丝猴"币更是一马当先,前者由30元涨至80元,后者由26元涨至70元。1996年8月前后,由于"红军邮"的试用期已满,国家决定不再继续下发部队使用,大批"红军邮"版票、折版票、半版票流入邮市,成为邮市热点。价格从每版200-300元飙升至700-800元。1996年9月前后,JP22"中银错...
  • 2012.5.25
  • 大邮商-15.红军邮和田村卡(下)
  • 高天放把关注的焦点直接放在了红军邮上面。他发现市场上根本见不到整版的红军邮,只有半版的在出售,而且数量也不多,他没有打草惊蛇,转了一上午,一分钱没有花出去。中午,他特意请了金老五,还有市场上几个有头有脸的邮商,地点就选在月坛南街上的"烧鹅仔"饭店。那个时候,粤菜在北京横扫一切,什么顺峰,什么阿静,最火的还是这个烧鹅仔。高天放是广东人,他请客,自然是粤菜。什么澳洲龙虾,什么老鼠斑,什么象拔蚌,一顿饭就花了5000块,邮商们都给镇住了,自然对这个高天放高看一眼。高天放的客没有白请,他在席面上推杯换盏、脸热耳酣之际,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就是这条情报,在半年之后就给他带来了数百万元的投资收益,所以请客请好了,也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 2012.4.23
  • 大邮商-14.红军邮和田村卡(上)
  • 那个跟谢玲玲整天影形不离的高天放呢,怎么没来?金老五心里嘀咕,嘴上没有说,就是下意识地看看谢玲玲的身后.“别看了,金大哥,就我一个人!呵呵!” 谢玲玲微笑着,传递着一种微妙的信息,见金老五还是不说话,就接着说:"金大哥,生我气了吧?当年不辞而别?”金老五这才微怔了一下,缓了缓神,接过谢玲玲的话茬:“哪有啊?今天一早,左眼直跳,原来是贵人来了!这么多年了,谢小姐在哪里发财呀?”金老五奉承中带着一丝揶揄。谢玲玲笑得花枝乱颤,腰肢一扭一扭的,当年的风骚劲儿丝毫不减。“哪里有地儿发财呀,这不又来找金哥要碗饭吃嘛!?”“呵呵!那正好,今天一起吃个饭吧!多年没见,好好聊聊,行吗?”谢玲玲此次突然来京造访,给金老五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行情肯定要起。所以,谢玲玲是吉兆,不能太过得罪。半小时之后,两人出现在烤肉宛饭庄...
  • 2012.3.28
  • 大邮商-13.开始预热
  • 凡事均有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规律。邮票市场的行情亦然。就像股票市场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说什么就看自行车的数量买卖股票赚钱一样,自行车太多的时候就该卖出了,自行车寥寥无几的时候就该买进了,这老太太肯定知道了十分朴素的辩证法原理,或者跟老子学过。在邮票市场上,是同理,敢这么干的人都是神人,但是这样的神人真的很少,太少了。掌握了这门诀窍并用于实践的邮商后来都成了大邮商,其他的都在市场上混混日子,挣的是跟世面上其他人主要是小白领们挣的平均工资相仿的数字。行情的酝酿很需要时间的...
  • 2012.2.23
  • 大邮商-12.炒作前的准备
  • 几个月之后,等过了风声,市场上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想起阿彪了,邮市恢复了往日的平静。1993年的邮市注定是平静的。很多邮商是在三块五块的小麻将里度过这些难捱的日子的。前苏联邮票源源不断地、铺天盖地地袭来,市场上就数卖苏联邮票的摊子生意最好。那个时候,不少集邮者就是由收集苏联邮票开始,并从此混进收藏者队伍的,因为价钱实在是便宜。除了苏联邮票,流通纪念币也是邮市里面的一个亮点。郝温学手头也有一点纪念币想出手,那都是从阿彪家里弄到的,是阿彪遗产的一部分。他首先想到了洪哥。市场上都知道,洪哥是专门玩纪念币的。纪念币这东西,本来在邮市上没有什么表现,所以从一开始,邮市就叫邮票市场呢,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钱币也上来了,1991年的那次大潮还没有给纪念币多少机会,但是1993年开始,不知不觉的忽然之间,经营纪念币的邮商越来越多,占到了整个邮商队伍的三分之一。
  • 2012.2.6
  • 大邮商-11.阿彪投江
  • 1991年,苏联老大哥一夜之间就变了颜色,跟全世界人开了一个大大的国际玩笑。苏联一解体,就成了前苏联,这就好比男女分手,一下子就得称呼对方前夫前妻一样。苏联解体之后,分出好多个国家,最大的叫俄罗斯。阿彪去的就是这个国家。前苏联的邮票曾经是中国集邮者的最爱,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中苏关系那蜜着呢,苏联人喜欢收藏中国邮票,中国人喜欢收藏苏联邮票。民间集邮者经常是用中国的梅兰芳小型张、金鱼、黄山、牡丹、菊花等精美的邮票,跟苏联人交换他们的邮票。苏联邮票设计得当然也不错,就是政治色彩太浓,列宁头像太多。中国集邮者实诚呀,当时也不懂,换就换了吧,那个时候也不谈钱,不谈对等交换,可是时过境迁,到了1991年,中国邮票的价格猛涨,苏联的邮票价格猛跌,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中国的老一辈集邮者那叫一个冤呀!
  • 2011.12.23
  • 大邮商-10.痛苦的酝酿
  • 邮票市场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而1991年我国还是计划经济。市场挡了计划的路,计划就让市场关了门。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太市场的东西肯定不行,邮市关门是必须的。但是邮商们可不这么想,他们集体地、普遍地想不通,一句话,全都想不通。原本的一亩三分地,一夜之间,没了,原本特别好卖的邮票,突然之间,没人要了,放在家里只等着落灰。可供交易的市场一旦消失,邮票就像挂在死树上面的桃子,命运可想而知,价格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说一落千丈那是一点儿都不夸张。总之,比废纸稍好。北京人好炒作,那是有名的,以前炒过君子兰,后来炒过鸟,炒过犬,炒过普洱茶,现在又炒上了邮票,是什么决定着资金的流向呢,一定是巨额的利润。邮商的生命力就像野草,市场关门了,没地儿卖邮票了...
  • 2011.12.5
  • 大邮商-9.大幕落下
  • 1991年的邮市疯潮之所以称之为“疯”,是因为它与1985年和1988年这两次高潮相比,那就是大巫和小巫的关系。1991年的邮市疯潮波及范围很广,参与人数众多。我国民间邮票交易市场发展到1991年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除了著名的“四大邮市”之外,在各省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以及其他中小城市里也自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邮票交易市场,在这中间有合法的,也有尚未取得合法身份的,其中合法的邮票市场一般集中公园内,非法邮市则依附于国营邮票公司门口或历史形成的邮人相对集中的地方。1991年的邮市疯潮通过邮票价格链把全国各地的邮市紧密地联系起来,邮票价格的疯涨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其示范效应也吸引了无数人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邮市里,高潮时期每天入市人数达到上万人,其场面非常壮观,而在中小城市的邮市里,每天也聚集着数百上千人,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象个巨大的集贸市场。1991年的邮市疯潮...
  • 2011.10.25
  • 大邮商-8.疯狂的代价
  • 从1991年6月初至9月下旬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邮票市场在大的、小的、明的、暗的、职业的、业余的各路炒邮者的积极参与下,邮票价格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去控制。1991年邮票市场的涨势,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清的,它涨势猛烈、涨幅惊人、涨速飞快,犹如突如其来的一道龙卷风,搅得本不安宁的邮票市场天昏地暗,搅得集邮者和投资者六神无主。邮票价格的变化之快,用“一日三涨”来概括毫不为过,那段时间里,只要有半天不去邮票市场转转,所有邮票的价格就会变得陌生了。 从6月初开始,邮票市场突然加剧升温,整个邮市就如同一口下面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大铁锅,所有品种,包括小型张、...
  • 2011.9.22
  • 大邮商-7.片蓝的故事
  • “片蓝”注定要成为1991年这一次邮市狂潮的焦点。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错体邮品很少见了,不像文革期间,珍邮层出不穷,那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且一般老百姓也见不到,即便见到了也买不起。“片蓝”的出现彻底打破这种格局,老百姓第一次能跟珍邮面对面,而且有便宜上手的机会,国家发行价不过一毛二1枚,好多人买回去以后才听说国家下令回收的,可是时代变了,不是文革了,谁还死心眼往回上缴呢,所以也就留下来了。集邮公司门口的黑市上也不过炒到10块钱1枚,高的不过15块1枚。铁杆的集邮迷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你一枚,我一枚,筹码就这样被打散了。大约过了“片蓝”发行日两三天之后,各地集邮公司里面的库存就大部分上缴中国集邮总公司集中销毁了,毕竟,香港回归在即,这是政治,是国家大事,“片蓝”的发行编号是JP22,后来邮电部索性又发行了一枚JP22,名字变了,叫什么“数学大会”。但是集邮者就认“片蓝”,改不了的...
  • 2011.9.22
  • 大邮商-6.出租司机
  • 牛市不用交学费,但是需要交路费。月坛公园在北京的西城区,门口的公交车并不太多,而对于外地人来说,每天找路问路都是一个问题。这些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汇聚到京城的投资客们,都是一些口袋里有个三瓜两枣的主儿,出门为了方便,一般是要叫个出租车的。京城的出租车很有意思,北京虽然是首都,是首善之区,经济文化各方面在全国都是领跑的角色,但是就恰恰在出租车上面不肯花钱,迟迟不肯升级换代,即使在90年代初,还是黄色的面包车满街跑。这种车档次很低,跑起来忽忽悠悠,速度不能太快,...
  • 2011.9.22
  • 大邮商-5.煎饼果子
  • 话不长腿,但是隔墙有耳,何况只是隔条桌子呢。高天放他们四个人把酒言欢的时候,这个小饭馆里还有不少跟邮市沾边的人也在用餐。离着邮市这么近,最近邮市又有点火,不少外地邮商都赶到了,就住在月坛公园附近的小旅馆里,那么公园方圆几步以里的小饭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这帮人每天聚集的场所。他们三五成群,四六一伙,喝点小酒,吃点小菜,聊聊白天的买卖,甚至拉拉家常,自有他们这个圈子的乐子,外人是体会不了的。邮市今天什么东西涨了,又有什么品种掉了,谁谁谁今天切了一个瓜,还是谁谁谁跟别个谁谁谁干了仗。总之,白天在邮市上演的一幕一幕,晚上在小酒馆里面,通过这帮人的嘴,还会重新上演一遍。人嘴两张皮,人心会演绎,所以往往比真的还真,由不得你不信...
  • 2011.9.22
  • 大邮商-4.中银错片
  • 在1991年以前,邮票市场从没有这样疯狂过。苍蝇逐臭,资本逐利,都是本性使然。象阿彪和老金他们,平时在市场上也不过是低来低走,高来高走,挣得是差价,是本份钱。自从认识了这帮南方客,才第一次见识到,原来钱是可以这样挣的。中国经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呈现出经济过热的局面,1988年全国范围出现商品抢购风,1989年和1990年出现通货膨胀,老百姓手里的钱毛了,心里就变得不踏实,市场上的热钱多得无处宣泄,当时股票市场才刚刚开放,绝大多数人还不知股票为何物。这一切都给了邮票市场一个绝好的机会。1991年春节前,邮市还是一片沉寂,没有任何疯狂的迹象...
  • 2011.9.22
收藏资讯 | 中邮视频
中邮百科 | 收购资讯
大邮商连载 | 中邮网动态
 
    购物指南
      注册开户
      购物步骤
      查找商品
      缺货/求购登记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银行卡汇款
      货到付款
      Yeepay在线支付
    物流配送
      公司自取
      加急送
      同城快递
      异地快递
      特快专递(EMS)
    聚时惠说明
      关于聚时惠
      聚时惠流程
      收货事宜
      常见问题
    保障服务
      诚信保障
      7天退换货
      全部保真
    关于我们
      中邮动态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收购业务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北京光辉岁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中邮网 2004-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204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1872-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757号    商标注册:光辉岁月    经营流通人民币许可证:2010-020
产品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金币总公司 | 国家邮政集团 | 中国集邮总公司 | 中华集邮联合会